在主题为“科技艺术连结于人”的SUPERNOVA科技艺术论坛,十多位来自全球各地专注跨学科式科技艺术领域先行者,围绕媒介革新、集体智能、网络媒因、生态系统、社会创新、文化经济与城市生活等领域交流碰撞深圳未来图景。
Studio Roosegaarde创始人Daan Roosegaarde演讲
“REMIX GARDEN 混合园林”新媒体艺术展的艺术总监、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师、UFO媒体实验室创始人吴珏辉通过视频为论坛开场。来自荷兰的Studio Roosegaarde创始人Daan Roosegaarde带来《Landscapes of the future 未来景观》的主题演讲,他的设计作品致力于探索人类、科技和空间之间的关系,通过作品对社会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思考。
“在我看来,未来景观不见得我们要有更多的法拉利、更多的高楼大厦,或者是更多顶层建筑。未来城市应该是青山绿水的自然与科技艺术的结合,从而让我们生活的城市更加宜居宜业。”Daan Roosegaarde以曾经创作的《梵高—罗斯加德自行车道》艺术作品为例进行展示:自行车道白天充电聚集电能,晚上化作繁星闪烁的道路,提供照明的同时营造了一个奇幻城市场景。“在未来创意十分重要,我们也可以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再用新的想法对其进行发挥应用,深圳则可以在不断创新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SETI艺术家驻留项目总监Charles Lindsay演讲
SETI艺术家驻留项目(SETI是一家由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出资致力于探索、研究、教育的非盈利机构)总监Charles Lindsay也来到现场与大家分享,他的创作涉及生态系统和航空航天技术,包括沉浸式体验、声音装置和空气动力学实验等。他也是OSA EARS的创新者项目发起人,该项目旨在从哥斯达黎加热带雨林中获取高分辨率实时语音和数据用于研究和创作,此次他带来的主题演讲是《时间循环和超智能》。“我们探索热带云林的声音、探索空中的云和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关于未来生活的设计也会发生改变。”Charles Lindsay说。
广州美术学院客席副教授、新媒体创作团队Dimension Plus共同创办人及艺术总监林欣杰演讲
广州美术学院客席副教授、新媒体创作团队Dimension Plus共同创办人及艺术总监林欣杰则带来《越界转化:有形与无形领域的超编码》主题演讲。他的作品曾在多个国际艺术节中获奖及展出,包括深圳设计周主题展和深圳新媒体艺术节等。林欣杰进行了数个作品展示,立足于创意媒体进行越界转换,以“通感”的方式带领观众去追寻事物本质。
Radugadesign创始人Ivan Nefedkin演讲
来自俄罗斯的Ivan Nefedkin进行以《当品牌遇上艺术: 更自由的表达》为主题的分享。他所创办的Radugadesign是一家媒体艺术设计公司,其所有的项目中都融合了“空间、科技、设计”三大要素,曾与谷歌、保时捷、张艺谋团队等合作。“用外物来打动人已经越来越困难,我们所需要的是将历史和文化融入到品牌中来,从而使消费者产生全新印象,这正是艺术之于人的情感的作用。” Ivan Nefedkin还提到科技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艺术所产生的新变革、新灵感。
ENESS联合创始人兼创意总监Nimrod Weis演讲
澳大利亚媒体艺术设计机构ENESS联合创始人兼创意总监Nimrod Weis为大家带来《艺术和技术在这里交汇》的演讲。ENESS率先于戏剧演出和极限运动中使用了3D投影及实时动作跟踪技术,致力于艺术与技术交互实现独一无二的作品。最后,扩道建筑事务所的创始人建筑师邓伟坚带来压轴分享,在其作品展示中自然元素与城市设计完美契合。
本次科技艺术论坛还设置了圆桌论坛环节,Daan Roosegaarde、Charles Lindsay、Ivan Nefedkin、林欣杰、吕华、Nimrod Weis、秦岫、张宇星、邓伟坚、滕斐、姚领和马立安就未来城市的科技、艺术、创意等话题进行了深度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