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视野中的科技艺术

艺术家视野中的科技艺术

科技带来的好处可太多了!但你有想过隐私的安全么?
DSC_7708

艺术家 Tore Knudsen

来自丹麦的交互设计艺术家Tore Knudsen,他的参展作品「化名计划」荣获今年的 STARTS 大奖,他认为智能家居是一个智能助手与朋友。而我们通过喊出品牌名来唤醒的方式,也并不够人性化。而当智能设备成为家庭一份子时,你是否会信任它呢?

在大数据时代,任何的信息都有可能通过网络泄漏,可能是声音,也可能是图像,我们的隐私也许裸奔在一行行的代码之中,如果你为此感到担忧,可以尝试相信「化名计划」。

「智能产品现在成为了一个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工具,但在企业看来,他们更多考虑的是利润,消费者关注的点可能在使用的安全问题上。在这个过程中我希望可以通过一种具象的形式,让我们对产品拥有一定的控制力,由消费者选择什么东西是不想给别人听的。」

图片 1

艺术家 Tore Knudsen 作品「化名计划」

我是如何用巨大的设计蓝图写下了这些人工智能的超展开论文
DSC_7963

SHARE Foundation 负责人
诺维萨德大学新媒体系教授 Vladan Joler

SHARE Foundation 负责人、诺维萨德大学新媒体系教授 Vladan Joler 本次的参展作品是三幅巨型图表。在当下科技的发展,智能产品的普及,我们往往只看到时代繁荣的表象,并未深思这表象之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他基于亚马逊智能家居对产品背后的互联网架构进行深入的探究:在每一件产品的背后,实则都隐藏着劳动力的剥削。

Vladan 之所以使用图表去代替文字,是因为旧时的制图与权力有关,过去只有大帝国才会绘制地图,而从被统治者的角度来说,几乎没有人考虑过绘图这件事,他希望通过一个被剥削人的角度来去绘制一副属于他们的图。

每一个不起眼的节点都是被剥削的一个环节,图表的呈现形式比单纯的文字更有力。

「我们经常讲人的关系,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我在这张图中加入了第三方需要考虑因素:自然。当人、自然、技术这三个元素同时存在,就能发现跟以前只考虑人与技术关系的图作对比,我们所看到的内容有很大的变化。」

图片 1

艺术家 Vladan Joler 作品「人工智能系统剖析」

如果不结婚,我该如何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
DSC_8035

艺术家:长谷川爱

来自日本的长谷川爱作为一个女性,她从当今社会对待女性的态度中引发一系列与生育有关的思考:为什么我不能自己拥有一个孩子呢?为什么女性和女性的结合不能生育呢?她试图通过科学技术的模拟来回答这些问题。在「不可能的婴儿」中,她模拟出一对女同性恋人的孩子的模样;在「人类 X 鲨鱼」的作品中,则是通过生物嗅觉把女性比作一只雌性的鲨鱼。

一名女性究竟要如何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呢?这不仅与技术相关,也不仅是女性才需要去思考的。当女性可以自己拥有一个孩子的时候,不止是技术在进步,也是社会在进步。

「人类 X 鲨鱼这个项目来自于我一个梦想或者说是一个幻想。我在想我该怎么样有个孩子?因为我很喜欢潜水,这让我联想到人类和鲨鱼的关系,那么我们是否能够在现有的技术上跟其他物种进行沟通?无论我们是否使用科技,我们都应该需要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物种。」

21.人类x鲨鱼02

长谷川爱作品「人类 X 鲨鱼」

日程

屏幕快照 2019-11-13 09.23.55
屏幕快照 2019-11-13 09.23.55
E 展览 已结束

科技艺术四十年 — 从林茨到深圳

2019.11.02-2020.02.16

中洲未来实验室 C Future Lab
携手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互联、丝路视觉
带来「科技艺术40年——从林茨到深圳」重磅大展

了解更多
14.化名计划_设计互联 14.化名计划_设计互联

目前网站正处于公测阶段

继续浏览